群雄并起,分分合合
马云和周鸿祎作为两大巨擘
举手投足,搅动风云
话说二人相爱相杀已久
▼
作为成功的大企业家
两相比较,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可以说,红衣教主在管理上独树一帜
而马大帅则是个杰出的领导者
是的,管理者 ≠ 领导者
▼
如果一位经理人员管理行为过多,而领导行为过少,就会发生:上下级的关系很紧张,而工作推进受阻,上级在与不在,下级的表现判若两人。
如果一位经理人员领导行为过多,而管理行为过少,就会发生:常常用个人魅力和组织关系去管理团队,出现“你好我好大家”的局面产生,甚至还会山头或帮派林立。
01、两种不同身份
管理者是要注重效率,领导者是要注重效果。
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确,领导者做正确之事。
管理者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职位权力(强制、惩罚、奖赏等),领导者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个人权力(对下级的关照关爱、个人专长、智慧、展现人格魅力等)。
02.、两个不同循环
管理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改善;
领导循环:愿景—动员—展开—学习。
管理循环就是指PDCA,闭环管理。领导循环是通过愿景来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使人们能够自动自发,并通过自主学习来推动工作进程。改善+学习,才是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根本保障。
03、两种不同行为
管理行为:关注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过程并解决问题;
领导行为:确定方向,整合利益相关者,激励和鼓舞下级。管理行为重在建立秩序,领导行为重在产生变革。
管理行为要建立秩序、领导行为要产生变革
04、两种不同认知
管理认知:外方内方,管理者的主导行为是强化职责、执行制度。管理者的变革逻辑是先有理性分析再发动变革。
领导认知:外圆内方,领导者的主导行为是激励追随者意愿、培养追随者能力。领导者的变革逻辑是先有感受再推动变革。
05、 两种不同实践
管理行为,往往产生对立关系。管理行为组织化,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依照企业标准而非个人好恶来做决策,。
领导行为,往往产生追随关系。领导行为个性化,是指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可以有自己的风格。管理行为都是相似的,而领导行为各有千秋。
再来分析和总结一下
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似点
▼
一、都是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高手。
领导者明白,自己提出的改革、创新思想或主张,都需要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人去完成。职位本身就要求他们都必须具备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专业水平。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要求贯彻或执行下去,以方便自己管理或达到管理的目的。有的人以“管理者喜欢老实的员工,领导者偏爱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来证明领导者与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这是不恰当的。
试想一下,总喜欢老实的员工的管理者必然是个无能的管理者,能够偏爱有才能有个性员工的领导者(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做到的,现实社会中用人唯亲的领导者数不胜数)必然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用一个无能的管理者例子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例子相比,就如坏的与好的相比,一来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二来以点代面,说服力就更脆弱了。如何能说明两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呢?要比就要用同样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相比。
我想,既然他们都是用人高手,对员工的态度也就不会相差太大,因为他们都会明白: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才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优秀的领导者和有才能的管理者都会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只要给他带走微软公司的20多个人,他同样能再营造一个微软公司;伊利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牛根生也是由于广阔的胸襟而赢来了众多有学有才之士的追随者,在离开了伊利后创立了与伊利公司不相上下的蒙牛公司。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唯才是用,则人才济济;知人善任,则人尽其才;人尽其才,则事业兴盛。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人才,提升企业效益和品位的关键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留人上动心思、下功夫、做实事。至于他们用什么方法、如何去控制利用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
二、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一来,领导者负责全局,对外沟通合作;管理者负责局部,对内沟通管理。两者只是内与外、全局与局部之分,遇到的事情和要处理的事务千变万化,都是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并且都要过关过硬才行。二来,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在社会圈里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各种角色有是多样化的、相对的,随时都有可能相互转变。例如,你对于你的父母亲来说,你是孩子;而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则是他的父/母亲了。同样的经理对于懂事长而言,他是一位管理者,他必须拥有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但对于他的下属及员工和场所,他出现的形象又是一位领导着了,他必须具备领导者的威望才能领导好下面的那帮人。因此,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求得一席立足之地,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水平。
要清晰界定管理与领导,从而平衡好管理与领导的关系,让每一位经理人的工作就会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文章来源:斯隆、啃金融
评论